• <acronym id="0fwo8"></acronym>

  • <td id="0fwo8"><strike id="0fwo8"></strike></td>

    1.  
      許昌日報客戶端

      請用瀏覽器掃描下載

      關 閉

      尋禹·探源全媒體系列報道第8期 瓦店遺址篇

      尋禹·探源全媒體系列報道第8期 瓦店遺址篇

      瓦店遺址:夏初都邑 八方來風

      本報記者 鄧雷 劉俊民 楊紅衛/文 呂超峰/圖


      1979年,24歲的方燕明和同事在禹縣(今禹州市)境內潁河沿岸進行考古調查,發現了瓦店遺址。從此,對瓦店遺址的研究,貫穿了他的職業歷程。

      40余年來,瓦店遺址考古調查和發掘獲得一批重要成果,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作出了獨特貢獻。2006年,瓦店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夏,這里發掘出大型祭祀遺跡全貌,轟動全國。

      7月24日,在瓦店大型祭祀遺跡前,記者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方燕明進行了專訪。

      瓦店遺址所在位置


      瓦店遺址的發現

      1977年,方燕明結束了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涯,來到河南省文物部門,與考古正式結緣。

      “我1977年入行時,正好趕上夏文化探索的一個高潮。當年,安金槐先生掛帥在登封告成一帶開展夏文化探索,發掘了王城崗遺址。對于我來說,剛剛工作就能參加到探索夏文化當中,應該說是非常幸運的?!狈窖嗝骰仡櫟?,“后來,安金槐先生說,不能光在王城崗做工作,因為夏人的活動范圍很大。1979年,我和另一位同事花了一年的時間在禹縣潁河兩岸進行調查。那個時候條件很艱苦,基本靠步行,還要帶很多東西,走到哪里就住在哪里。跑了一年,發現很多遺址,試掘了吳灣、董莊、崔莊遺址,最重要的是發現了瓦店遺址?!?/p>

      許昌通往洛陽的古道,在禹州西部,大體沿著潁河河道。順著河岸到登封,翻過十八盤,就到了洛陽。方燕明的調查路線與此相同,沿著潁河順流而下,從白沙到花石,然后到順店,又到龍池,最后到了瓦店。

      “東高崗,也就是現在瓦店村石牌坊處有個斷崖,斷崖的東邊和北邊是潁河。因為河水沖刷,很多陶片暴露在外面?!狈窖嗝髡f,“根據經驗,當時就覺得這個遺址很重要。因為遺址規模小的話,陶片很少,只有零星的幾片,不好觀察。但這里陶片數量就很多,陶器又很精美!”

      瓦店遺址發掘現場


      因何與眾不同

      20世紀80年代初期,考古工作者對瓦店遺址進行了第一次考古發掘工作,出土了許多精美的器物。

      為了研究瓦店遺址,考古工作者又分別在1997年、2007-2010年展開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考古發掘工作,“主要是通過對發掘出來的遺存進行分析,來探索瓦店遺址的具體年代和內涵,此時發現了距今4000年前后的祭祀遺跡”。

      2020年6月,瓦店遺址啟動第四次發掘工作,對祭祀區進行了完整的發掘。這是“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項目的關鍵一環。

      “概括來說,瓦店遺址的特點,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概括?!闭驹谕叩赀z址考古工作展示牌前,方燕明向記者一一列舉瓦店遺址考古的重要成果。

      首先,通過勘查,確認禹州瓦店遺址現存面積達100萬平方米,是河南省境內的超大型龍山文化遺址,從遺址的面積、文化遺存堆積的厚度,到包含的文化遺物,都是其他遺址所無法比擬的。另一個重要的龍山文化遺址王城崗,總面積只有50多萬平方米。

      其次,在這個遺址上發現了縱橫交錯的溝壕。這些溝壕不僅將遺址進行了分區,推測還是當時的水利設施,兼有防衛功能。一般來說,當時中原地區居民主要吃旱地作物,就是粟和黍。但在瓦店是不一樣的,除粟和黍量很大以外,稻子的量也很大,基本對半。種水稻需要大量的水,就要有對水利系統的使用。這個水利系統,也可以與大禹治水的傳說聯系起來,代表了當時的水資源使用水平。

      最后,通過考古研究,發現瓦店遺址的文化因素非常豐富。王城崗遺址文化面貌比較單一,呈現的是考古學上的王灣三期文化,是當時嵩山地區的文化面貌。瓦店遺址除王灣三期文化外,還有山東海岱地區的龍山文化、江漢平原的石家河文化,另外還有陜西、河北等區域的文化因素。四面八方的文化都匯聚在這里。

      “這就給我們一個什么啟示呢?比如說大都市人口的來源很多,小村莊基本上就是當地人。瓦店在4000年前后有多種文化匯聚,呈現的是大都邑特有的吸引力?!狈窖嗝髡f,“瓦店遺址的主要使用期,進入了公元前2070年夏代紀年里面,可以說是夏代最早的都邑類遺址?;蛟S與‘禹啟都陽翟’‘啟有鈞臺之饗’相關?!?/p>

      瓦店遺址出土的陶罐


      早期國家的支撐

      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一個國家的誕生,除政體發生變化以外,還要有相應的經濟基礎。瓦店遺址呈現出的社會經濟面貌,為早期國家的建立創造了條件。

      學術界有這樣的一個認識,就是在距今4000年左右,或者說夏代初年的時候,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粟、黍、稻、麥、豆等“五谷”的完備。如果碰到自然災害,或者是其他不可抗拒原因,單一作物就很難支撐起人們的生活,而種植多種作物,抗風險能力就更強一些。這些作物遺存,在瓦店均有發現。

      除五谷之外,瓦店遺址還發現了四畜,即牛、羊、豬、狗的存在。早期社會,人們主要是靠狩獵,或者漁獵來生活,捕捉野生動物,收獲不穩定。到瓦店時期,人們飼養牛、羊、豬作為主要的肉食來源,社會就穩定得多,因為蛋白質對人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特別對腦的發育。

      瓦店遺址、王城崗遺址控制著嵩山東南廣大區域,可以支配其中的所有資源。為了解當時的手工業發展狀況,考古工作者專門進行了資源域調查。結果表明,當時的重要工具是石器,包括石鏟、石刀、石矛等,生產這些石器的石料出產于周圍的具茨山、箕山等地。瓦店遺址出土的蛋殼陶、白陶表明,當時的制陶技藝高超,相關資源也很豐富。經調查,瓦店周邊有豐富的木材資源,也存在玉石和銅礦。

      簡單地說,4000年前后,經濟技術的長足發展,促使中原地區嵩山的這個地方出現了早期國家——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王朝。

      方燕明教授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古代文獻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與戰爭活動是古代社會非常重要的大事。

      多年來,對夏代早期祭祀遺跡的探索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重點課題之一。瓦店祭祀遺存是國內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保存較好的一處遺存,整個面積800平方米左右,距今約4000年,使用了至少200年。

      據方燕明介紹,瓦店遺址祭祀區內,與祭祀建筑相關的遺跡主要分為十幾類,包括圍溝、表面堆積、紅燒土面、紅燒土坑、黃土淺坑(墩)、五谷坑、人骨坑(層)、動物坑(溝)、螺蚌坑(溝)、重要遺物坑、柱洞等。其中,人骨坑和動物坑即為殺生獻祭的人牲和動物犧牲,黃土墩臺陳設祭品;五谷坑和重要遺物坑為饋食和瘞埋之遺存,紅燒土面和紅燒土坑為燔柴燎煙的祭祀遺留;螺蚌堆積為祭祀活動中宴饗賓客的遺留;柱洞或為祭亭一類建筑的遺跡。

      古人“除地曰墠”,經研究,瓦店遺址的祭祀建筑是平整地表后形成的墠,可能為當時的社類遺跡。祭祀對象可能是地祇,即包含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等,以及人鬼即包括先祖、先師、功臣等。祭品包括人牲、動物犧牲、五谷、精美器皿等。至于祭祀方法,大體燔燎類、瘞埋類、饋食類、磔辜類和血祭類等。

      通過對出土螺蚌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螺蚌采集季節和食用軟體動物的相關歷史背景,進而認為夏代早期瓦店人的祭祀活動一般在秋季舉行,也存在有春祀。部分參與祭祀活動的人可以參與宴饗,參與宴饗的人數并不固定,一開始可能十幾人,后來幾十人,祭祀的規模在不斷擴大。

      1996年以來,使用了大量多學科技術,比如鍶同位素分析等技術的應用,獲得了很重要的發現。通過研究,考古工作者發現,瓦店遺址的人牲都不是本地人,而是外來人口。當時血緣社會很發達,一般不用本族的人來當祭品,用的是俘虜,或者是身份更低的人。作為犧牲奉獻的牲畜,經研究,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瓦店發現的禮器,有四面八方的特點,也可能與這些外來牲畜一樣,由進貢而來。

      此外,通過研究祭祀區的人骨,還發現有這樣的分化:一群人專門吃大米,另外一群人則吃粟和黍。

      “飲食結構不一樣,有可能跟生活習慣有關系,也有可能與不同階級有關?!狈窖嗝髡f,“這個發現也表明,當時的社會分化、社會分層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p>

      瓦店遺址文保碑


      尋禹·探源報道顧問團成員 

      (排名不分先后)

      劉海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趙春青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新砦工作隊隊長趙海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隊長

      方燕明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瓦店和王城崗工作隊原隊長

      王吉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蚌埠禹會村遺址工作隊原隊長

      何俊杰 浙江省紹興市文史館副館長

      教之忠 禹州市著名文化學者

      劉俊杰 具茨山上古文明發現者 

      (掃碼觀看視頻)

      (掃碼觀看圖文)


      編輯:龔政明  校對:杜鵬勃

      責編:楊偉峰  終審:李春霞


      責任編輯: 龔政明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2020_亚洲熟女少妇精品_亚洲最大色伦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