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0fwo8"></acronym>

  • <td id="0fwo8"><strike id="0fwo8"></strike></td>

    1.  
      許昌日報客戶端

      請用瀏覽器掃描下載

      關 閉

      史根治:高質量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編者按

      近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的《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期刊2023年第6期(總第15期),刊發了市委書記史根治的署名文章《高質量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文章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從內涵要義、實踐做法、先行示范三個層面,闡釋了推進城鄉融合、促進共同富裕的許昌思考、許昌行動?,F將文章予以刊發。


      高質量建設 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中共許昌市委書記 史根治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個部門聯合發文,確定許昌全域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是河南省唯一、全國11個試驗區中僅有的2個全域試驗區之一。黨的二十大閉幕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文件支持許昌高質量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我們堅定扛起責任使命,搶抓試驗區建設機遇,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上勇闖新路、勇當先鋒,努力探索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許昌模式”“許昌經驗”。

      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是五次赴河南考察調研,提出堅持“四個著力”、打好“四張牌”、縣域治理“三起來”、鄉鎮工作“三結合”等重要要求,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深學細悟、對標對表,確保各項工作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

      要素配置合理化是牽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更多下鄉,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大量生產要素從鄉村流向城市,引發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等問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必須充分運用改革“關鍵一招”,加快構建有利于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的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解決好“誰來干”“地咋改”“錢咋來”等難題,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產業發展融合化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要依托區域特色優勢和資源稟賦,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形成城鄉產業互促發展格局,進一步夯實城鄉融合產業基礎。

      基礎設施聯通化是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近年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仍存在設施不完善、區域不平衡、管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與城鎮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對于推動形成新型城鄉關系具有重要意義。要完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重點抓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建設,促進農村基礎設施持續提檔升級,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當前,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現是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水平不平衡,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存在短板。要加強城鄉間基本公共服務的政策協同與制度銜接,持續推動教育資源、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文化等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努力縮小地區、城鄉、人群之間的服務供給差距,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享有、便利可及。

      基層治理現代化是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要發揮城鄉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聚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強化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數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著力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二、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的主要做法

      試驗區獲批以來,許昌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作為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緊扣重點任務、深化改革實踐,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扎實成效,全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農村發展活力顯著增強,農村公共服務全面提升。

      (一)堅持改革闖路,暢通要素流動

      引導農業科技人才下鄉。修訂完善“許昌英才計劃”3.0版政策體系,選派268名科技特派員到基層開展科技服務。探索實行科技副鄉(鎮)長制度,選派156名專家人才到基層掛職。健全縣(市、區)農技推廣中心、鄉(鎮)農技推廣區域站、村科技示范主體和科技示范戶三級科技服務網絡,推動專家下沉、服務落地、技術到人、指導到位。

      創新農村產權融資模式。以整村授信為抓手,將“授信額度、貸款利率”與信用村創建掛鉤;以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為突破口,創新頒發農村土地流轉使用權證。建立風險防范“項目庫”,大力發展貸款保證保險,財政出資設立風險補償基金,有效防范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

      探索農地入市改革路徑。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施辦法,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對全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普查,按照工礦、商服、公共服務等用途進行分等定級,編制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積極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廢棄廠院等低效用地,開展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縣域流通,實現全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網上拍賣、掛牌交易。

      加快科技成果入鄉轉化。實施農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建強農業創新載體,全市農業類高新技術企業達18家、省級以上星創天地21個。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入鄉轉化科技成果數據庫,把國內外優質農業科技成果積極向企業推介。依托許昌科技大市場,定期舉辦涉農科技成果發布對接會,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二)堅持系統觀念,做強產業支撐

      突出規劃先行。堅持“做大一產、做強二產、做優三產”,制定出臺鄉村產業振興五年行動計劃、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等,把鄉村產業與城鎮規劃相結合、與土地利用相銜接、與改善環境相統籌,拓展農業生產、生態、生活功能,推進農業、林業與休閑度假、旅游觀光、健康養老、文化創意等深度融合。

      著力拉長鏈條。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壯大肉制品、蜂產品、食用菌等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圍繞生產觀光型、采摘體驗型、旅游休閑型等新產業新業態,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通過構建利益聯結機制,將小農戶融入大產業,帶動群眾持續增收。2022年,許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21.4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城鎮居民3個百分點。

      持續擦亮品牌。大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鼓勵創建具有許昌地域特色的農業品牌和產品商標。目前,全市擁有綠色食品68個、農產品地理標志5個。充分挖掘鄉村旅游文化資源,7個村榮獲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稱號、14個村榮獲河南省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稱號。

      強化數字賦能。實施“數商興農”行動,引導鼓勵物聯網企業參與產銷環節,加快農商產業聯盟培育和農村物流網點布局,全市創建省級以上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3個,淘寶鎮、村數量均居河南省第2位,基本實現行政村快遞直投服務全覆蓋。

      (三)堅持以人為本,推動共建共享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行城鎮零門檻落戶政策,積極推動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與本地學生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編班、統一教學、統一安排活動。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6.1萬人,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2.9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1萬人。

      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實施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所有建制行政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通客車目標,鄉鎮二級以上公路連通比例達到96.1%。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推進城鄉燃氣設施一體化建設,編制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專項規劃,梯次推進縣域城鄉供水一體化,建成覆蓋城鄉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在保持傳統村莊肌理和鄉土特征的基礎上,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因地制宜推廣“一宅變四園”和果樹進村,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讓農村留得住鄉愁鄉韻。全市整治荒宅荒片2.3萬處、建設“四園”(菜園、游園、花園、果園)近2萬個,建成果樹進村示范村146個。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優質均等。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優化學校整體布局,扎實推進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努力形成“高中向縣城集中、初中向縣城或較大鄉鎮集中、小學向鎮或規模較大行政村集中”辦學模式。深入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攻堅,學?!按蟀囝~”“擇校熱”問題有效緩解。深化集團化辦學,推廣“強校+弱?!钡绒k學模式,校際差距持續縮小。深入實施“縣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改革,大力推進縣域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實現城鄉學校建設標準、教師編制標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標準“四個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統籌推進市級“四所醫院”、縣級“三所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縣級人民醫院全部達到二級甲等水平,縣域醫療中心實現全覆蓋。持續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深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在中心城區形成15分鐘“閱讀圈”,建成12個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分館基本實現全覆蓋,103個鄉(鎮、街道)文化站、2441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部達標,讓群眾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四)堅持黨建引領,提升治理效能

      著力建強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五星”支部創建,并在全省率先延伸至機關、企業等領域,統籌推進基層黨建提質增效。高質量完成全市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持續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全市年收入低于5萬元的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面消除。向脫貧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大力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招錄鄉鎮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切實選優育強“頭雁”隊伍。

      著力推進“四治”融合。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數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智網”平臺,排查整合1萬余個基層治理網格,3.4萬名“平安守護志愿者”開展上門服務,實現“網中有人、一網統籌”。深化基層依法治理,建成省級法治縣3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13個。健全村(社區)工作運行機制,運用“一編三定”“四議兩公開”等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城鄉社區基層協商能力和治理水平。

      著力推動重心下移。深化鄉鎮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向全市75個鄉鎮下沉編制1710名,基層工作力量得到大幅加強。深化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健全內設機構,理順條塊關系,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最大限度把各類風險和矛盾問題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強化調解隊伍建設,大力推進“一村一律師”,發揮專業優勢,破解治理難題。創新開展“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將每月的10日、20日,分別確定為市、縣兩級聯鄉幫村工作日,組織5300多名干部下基層、聽民聲、解難題、辦實事。建立機關干部下沉街道與基層干部“手拉手”工作機制,選派市直機關283名干部聯系“三無”小區,推動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續提升。

      三、著力推動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要求“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并圍繞共同富裕這一戰略目標進行了規劃設計和部署。許昌作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有基礎、有條件在共同富裕上先行先試、探索路徑。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將堅持以高質量建設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統攬,著力打造經濟強市、創新強市、開放強市、文化強市、生態強市,確保到2025年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到2035年共同富裕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在共同富裕上蹚路子、闖經驗,與時俱進謀新篇。

      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做大“蛋糕”。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大力提升創新發展能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特別是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工業興市、制造業強市”不動搖,聚焦構建“633”工業發展體系,做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裝備制造、煙草及食品、發制品三大優勢主導產業,做優建材、化工、輕紡三大傳統產業,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

      強化市域一體理念,努力縮小差距。協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加快鄭許一體化發展步伐,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特色產業,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努力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

      突出就業創業支撐,促進普遍增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在“調高”“擴中”“提低”上持續用力,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加快形成橄欖型收入群體結構,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家底子”厚起來。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實現優質共享。圍繞人的全面發展,大力發展教育、醫療、養老、社保、文化等社會事業,推進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加快構建治理體系,保持和諧穩定。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推動保平安向創平安、靜態平安向動態平安、一時一域平安向全程全域平安轉變,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許昌、平安許昌。

      編輯:龔政明  校對:杜鵬勃

      責編:楊偉峰  終審:李春霞


      責任編輯: 龔政明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2020_亚洲熟女少妇精品_亚洲最大色伦综合网